首页

Sm女王论坛网

时间:2025-05-24 17:31:37 作者:雄安举办“百名产业科技博士雄安行”活动 浏览量:22271

  近日,人社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要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行动方案》的发布,彰显了我国建设“数字人才强国”的决心,为数字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引,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筑起“蓄水池”。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我国应当如何行动?《行动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任务。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各领域对数字化人才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

  如今,全国多地掀起数字人才培育热潮,以“数”谋“新”——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精于实操应用、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技术技能人才1万人,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员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末,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1万人以上。

  广东省在《“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将“打造数字化人才聚集高地”列为“数字湾区”建设主要任务之一。

  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识了97个数字职业。“总体而言,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数字技能和素养已时不我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源表示。

  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政府应当如何保障?《行动方案》要求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深刻认识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从优化培养政策、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同时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站在数字经济发展全局,《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会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业内专家表示,要加快积累与优化数据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新要素支撑。促进数字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培育方案,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实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春风,培育数字人才、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进而为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赋能蓄力。(宋子节、肖聪聪、实习生王娈 来源:人民网)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历史性时刻!外媒:嫦娥六号“迈出探索太空重要一步”

昨日8时至今日6时,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东部、辽宁东部、青海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雪,局地中雪;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6~9级阵风,局地10~11级。

上半年中国黄金产量179.634吨 同比增长0.58%

该报告还显示,施普林格·自然对技术的持续投入正发挥重要作用,以支持其员工进一步加快出版流程,保护学术记录的诚信,并为用户和客户带来持续增多的价值。其2023年技术支出已增至1.73亿欧元以上,并且科研业务部门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中大量使用相关技术。

最高检:依法惩治跨境电诈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呈现四大特点

据了解,随着人工智能在千行万业的深入,包含算力、模型、数据、工具、平台、应用、服务等环节的人工智能生态链,更加需要各环节充分协同实现共享。面对自建算力和模型成本高、行业伙伴难以获取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等问题,亟需建设一个生态聚合平台,支持快速对比多个模型,挑选最合适的大模型支撑应用构建,帮助行业伙伴实现商业闭环。

梅赛德斯-奔驰携21款车型和数字化前瞻科技登陆2024北京国际车展

当日由长沙县金井镇双江中心小学学生表演的“滚车灯”,是长沙县双江镇元宵佳节期间最为流行的传统习俗、市级非遗项目,也是湖南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广大市民游客在对湖南非遗的观赏、游玩、体验、消费中,感受地道的‘中国年﹒湖南味’;在深度体验湖湘非遗技艺的巧手匠心中,感知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湖南省文化馆(省非遗保护中心)党委书记、馆长叶伟平表示。

中国红基会等启动“爱心云备灾计划——博爱云备灾博爱赈济券项目”

2012年10月,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实施3期,在乌干达11个区的26个村开展中国狐尾小米示范种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